米星:从推荐指南切入做差异化的互联网订餐平台
曾经火热的O2O餐饮蓝海,从团购优惠再到后来一轮轮的“狂轰滥炸”的巨额补贴。终究还是在资本遇冷的寒冬里,遭遇到了最严寒的时刻。餐饮竞品之间为了抢用户,降低用户转移成本,产品设计和商品也越来越同质化。米星是一家互联网订餐平台,与现在大部分平台不同的是,在米星上入驻的商家线下都没有实体店。目前不少餐厅的钱是补出去了却赚不回来。而用户也只是享受到补贴的短暂快感,却没有明显感受服务质量的提升。
为了摆脱产品同质化,提升用户的忠诚度,平台应该要有自己的 ‘气味’。“米星”从推荐指南为入口,采用纯线上餐厅的运营模式,商家可以到上面开店,消费者可以上去点单、买单。与大众点评、美团侧重于C端用户不同的是,米星更侧重于B端企业,它就相当于是一个internet food mall。
随着生活品质的提升,用户(白领居多)逐渐开始追求 “颜值高”、“多样化” 的美食体验。“米星”服务的就是这样一群品质用户。它能够让用户了解、购买、搜索到当地极具公认度和代表性的餐品,其中包含传统粤菜、潮派川菜、烘焙甜品、轻食简餐、日韩料理、创新西餐、健康饮品等多个品种,并让其享受到优质的派送送服务。”叶振雄表示,米星的餐厅配送均由商家自行安排uber或滴滴专车来配送,保证餐饮的及时到位,因此重复购买率较高。目前米星APP从2015年11月份上线至今,上线商家已超过150家,日均订单量在100份左右。目前注册用户已破5万。
用大数据说话的未来餐饮“天猫”
目前在大都市做餐饮产品的品牌店可以说是多如牛毛,在餐饮这个大市场中,作为米星的创始人,业界的大KOL叶振雄先生对平台入驻的商家要求也极为严厉。虽然互联网餐厅在线下没有门店,但都必须具有营业执照等且还要经过米星的专业安全检验和口味检测才有资格上线。未来还将会通过用户消费行为进行大数据分析,为商家的品质和产品预测销售量提供参考数据。优化商户产能、库存与市场需求量之间的匹配。在提高商户的效率利润以及用户的购买体验的同时,也做好互联网餐厅的星级评判。互联网时代的今天,要做到评判的公允,还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大众分享模式虽好也不乏一些盈利推销的出现,未来如何健全该商业模式还是任重道远。
不只是佣金提成,还是餐饮行业孵化平台
对于“米星”的盈利模式,并非是简单的同商家分佣金,而是通过分析商家的大数据,进行餐饮创业孵化。就如,某餐厅准备进入新一轮的扩展,“米星”就会根据后台导出的运营数据,判断其是否可投,从而进行领投。
下一步“米星”将实施“城市登陆”计划:3月份开始陆续拓展并上线深圳,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的互联网餐厅。这无疑会产生对目前O2O餐饮巨头— —饿了么的品牌馆项目在北上广的线下实体店冲击,如何在巨头底下分杯羹,我们拭目以待。
说到“米星”创始人叶振雄,他是餐饮世家第六代传人;外公是“广州酒家”的灵魂人物,曾主厨过“满汉全席”;父亲是广州粤菜代表品牌唐苑酒家的开创者。他还陆续建立了快时尚品牌“开饭”、中西结合的茶点“茶里餐厅”、海鲜快餐品“杰士餐厅”。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