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 Pay在短期在华求生之路并不好走
在中国移动支付市场最大的两者当属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合计超过80%的市场份额,留给Apple Pay增长的空间十分有限。
Apple Pay终于在中国正式上线了,包括全球最赚钱的银行工行在内,国内19家主要的银行都成为了苹果 Apple Pay 移动支付的合作伙伴。鉴于在大中华区,中国是苹果最大营收的市场,Apple Pay入华对苹果打造生态系统实乃重中之重,但不可否认,在中国移动支付的竞争相当激烈,Apple Pay的求生之路并不好走。
就目前来看,在中国移动支付市场最大的两者当属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合计超过80%的市场份额,其余移动支付所占比列并不算多,比如百度钱包,但如今其表现也相当积极,毕竟充分的利用了其O2O平台。其实换句话来说,在中国留给Apple Pay增长的空间十分有限,尤其在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庞大的活跃数字面前,Apple Pay在中国正面临着一场艰苦的战斗。
很显然,尽管苹果的生态系统和产品质量在全球数一数二,鉴于Apple Pay在国内较高的转换成本,相对缺乏的功能,以及用户基数的问题,对于Apple Pay以iPhone为中心的商业模式,我们必须持谨慎的态度,主要是考虑到中国移动支付市场当前的竞争事态。
从宏观层面上来说,支付宝和腾讯的市场份额几乎高不可攀。根据当前的数据显示,支付宝的实名注册用户数量在3.5亿至4亿左右,而腾讯的微信支付也有超过2亿的用户数量,而且潜在的上升空间很宽裕,因为微信的月活跃用户数量将近6.5亿左右。与此同时,无论是支付宝还是微信支付,用户绑定自己的银行账户都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两三分钟就能完成,更重要的是这两大支付深深地渗透到绝大多数国人的日常消费生活中,对此你必须承认Apple Pay 在中国要取得成功肯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以微信支付为例,其规模数已经相当庞大,虽然只是通过二维码支持,但在国内目前你可以在跨30多个行业超过30万家门店使用微信支付,包括30000家超市、50000家便利店和零售店、超过1500家百货、500个商圈型的购物中心、80000家餐厅和咖啡馆、超过600家停车场、3000座加油站、44000万个自动售卖机、1100个客运站售票处、100 所高校、26家物流快递、1200家医院、20000家药店等等。
上述只是一些显而易见可统计的数字,而不可统计的还包括数不尽的自助接入的小商铺、菜市场、机场消费、微信支付街、夜店、KTV 等等,很多娱乐和旅游业务也都支持微信支付。
鉴于如此之高的渗透水平,具有黏性的用户不太可能迅速切换到一个未成熟的支付方式上。目前Apple Pay的吸引力根本无法与两大支付相提并论,你可以想象一下,春节期间的外出游玩,即便你不带钱包,也可以使用支付宝和微信享受一条龙服务,包括旅游目的地来回票支付、酒店支付、餐饮支付、游玩点门票支付、娱乐项目支付等等。
相比之下,苹果虽然表示目前在国内有数百万个地方都可使用 Apple Pay,但支持在线下店面通过 Apple Pay 结账的合作方暂未超过 20 家,即便数量与日俱增,但在短期内仍难敌占大半壁江山的支付宝和微信。另外,Apple Pay 不得不面对当前银联发展缓慢的境地,银联在全国的 POS 终端去年年底达到 2000 多万台,但加入 NFC 支持的闪付终端仅有 300 万台(一些数字显示是 700 万台)。所以,Apple Pay 上线初期能够用到的地方也许并不多,而且店员的培训根本还不到位。
或许唯一值得高兴的一点,Apple Pay 并不收取任何相关的费用,这就避免了参与价格战的可能性,更有利于保护品牌和市场份额。但海外企业在中国赚钱并不容易,因为中国的商业模式实在太奇特了,比方说,支付宝和微信均愿意牺牲几个季度的运营利润,通过“烧钱”补贴的方式来提振市场份额,尤其在餐饮娱乐和旅游预订方面,甚至有免单的情况。
苹果虽然有大量的现金,但很显然从来没有尝试过如此烧钱的营销模式,也不符合其一贯风格,苹果认定 Apple Pay 的本质就是取代实体的银行卡,使用方式等同于刷卡,而不会带来支付流程的太大变化,也没有线上线下生态圈的概念,所以更多在中国积极扩张的工作留给了银联和各大合作方,这无疑限制了 Apple Pay 的发展。
另外有意思的是,尽管苹果与银联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以推动Apple Pay的渗透,但银联也有自己的云闪付支付方式,涵盖 NFC、HCE、TSM 和 Token 等各类支付技术应用,Apple Pay只是支持的其中之一。关于云闪付,只需一部具备 NFC 功能的手机,包括Android手机,花两分钟就能直接在手机银行 APP 中生成一张银联卡的“替身卡”。
中国的消费者使用最多的是Android手机,通过Android用户俘获大量银联信用卡和银行卡用户不是太大问题,反过来说,支持Apple Pay的云闪付,对仅适用于苹果设备的Apple Pay也是一种威胁。可以想象,未来还有更多的国内基于云闪付的xx Pay问世,这些支付方式也可以在能使用Apple Pay的地方刷卡买单。
说了那么多,最后来谈点实际的,那就是 Apple Pay 仅限于苹果的设备使用,而且设备有一定的要求,库克已经表示全国仅有约 40 % 的用户升级到了 iPhone 6、6 Plus、6s和6s Plus,说明不支持Apple Pay的iPhone 5s、iPhone 5甚至4s仍占据多数。但是,在中国这40%可用Apple Pay的数量又会是多少呢?换句话说,设备要求和用户基数的限制,Apple Pay在中国发展使用的人群本来就窄,即便首日绑卡超过3800万张,它也很难让支付产品变了天的增长。
总之,科技改变生活,多了个Apple Pay有选择总是好事。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