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界:春节红包大战,微信和支付宝谁输了?
从羊年春晚微信“摇一摇”抢红包开始,春节长假已经成为了互联网巨头的兵家必争之地。无论是领头兵微信红包、支付宝咻一咻红包,还是第二梯队的微博红包、手机QQ红包与百度钱包红包,在这一场全民抢红包的混战都是花样百出,要争个你死我活出来。那么究竟谁才是这场春节红包游戏的赢家呢?

首先我们要来看看,红包大战究竟在竞争什么。网络红包大战的本质是注意力经济,企业最大限度地吸引用户注意力,培养大批潜在消费群体,从而获得最大的未来商业利益。互联网巨头可基于网络红包演变出许多商业模式,将红包打造为一个春晚级别的广告营销平台;再比如将红包与自家业务深度结合起来,成为一大推广利器;还有就是可以获取新用户、激活老用户,可谓是好处多多。而为了搞噱头吸引用户,达到实现注意力经济的目的,各平台之间的较量将主要集中在影响力、趣味性、社交性、惊喜性和商业化等方面。
有人说今年春晚的支付宝“咻一咻”集福卡是为了拓展其社交业务,而事实上支付宝自己也很清楚,至少在五年内,老百姓是不会也不敢用支付宝来聊天的,但即使如此,社交关系对支付宝也尤为重要。如何让最广大的普通老百姓认识到支付宝的价值和使用方法,已经成为突破支付宝瓶颈的重要一环。中国广大三四线城市、县城、农村的移动互联网用户中大部分是没有经历过互联网时代的,他们对支付宝既不熟悉也不了解,却玩得一手好微信,这正是支付宝想要借春晚“咻一咻”攻破的影响力壁垒之一。乘着猴年春晚的快车,支付宝拉上数十家土豪企业,通过发红包和集福卡的方式将全民动员起来,借助用户的力量实现了病毒式传播,数据显示,今年支付宝“咻一咻”的参与人次达到3245亿次,有791405人集齐五福,分享2.15亿大奖,着实狠狠地刷了一次存在感,其达到的全面支付宝交易启蒙效果堪比双11大促对于电商的积极作用。
失去了春晚助力的微信凭借着红包照片功能又上了一轮头条,加上QQ红包的助阵,存在感依旧很强。从结果来看,微信红包除夕夜参与人数达到4.2亿,红包收发总量达80.8亿个,共有2900万张红包照片,互动次数超过1.92亿,用户基数大、社交属性强、参与人数多依旧是微信的三大优势。但正是由于这三大优势,微信中兴起了一种其他平台都不存在的红包活动,这就是夹杂拜年、游戏等多重因素在内的微信群红包接龙活动。很多人和亲朋好友建一个群,废话不多说直接甩红包,玩得不亦乐乎,但是却很少有人能够定义他们玩的究竟是纯游戏,还是涉嫌了网络赌博?我们都知道,微信红包分为两种,一种是固定金额红包(普通红包),而另一种则是随机金额红包(拼手气红包),而恰恰是因为金额随机反而增加了参与抢红包的刺激性和娱乐性。普通的红包接力最多也就算是“进行带有少量财物输赢的娱乐活动”,可如果遇到规定手气最佳者需要特定倍数或是特定金额的群发红包,则是赤裸裸的“网络赌博”。依靠小游戏赚大钱并不是微信的初衷,在猴年春节抢红包过程中,微信将零钱理财放到了第一位,模样有点类似当你支付宝到余额宝的套路,只要启动了零钱理财,微信在猴年春节的注意力经济中就是圆满完成了任务。
短短两年时间,网络红包从无到有,成为数亿用户使用的工具。而春节也终于不再是电视台一枝独秀,互联网玩家在春节期间的存在感只会一年比一年强。红包大战赢的都是参与者,局外人才是最终的失败者,不信,你问问运营商和短信?
全部评论